在特朗普威胁要加征关税的背景下,印度莫迪政府迅速反击,并以一份来自欧盟的贸易数据狠狠回击了白宫的要求。
根据环球网的报道,特朗普近日公开表示,印度不仅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,而且还通过中间商身份公开转卖,威胁要对印度加征关税。白宫副主任米勒随即严词批评,指责印度“变相资助俄乌战争”,并宣称“所有选项都在桌上”,对印度采取进一步的经济措施。
然而,印度外交部的回应堪称精准而有力,先是引用美国早期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鼓励言论,接着用一份贸易数据回击欧美国家,指出实际上,欧洲和美国才是俄罗斯的“大客户”,而印度对俄的贸易远低于这些国家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印度外长强调:“印度所做的,始终是为了本国的利益”。
展开剩余75%印方提供的数据显示,2023年,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货物总值达到了675亿欧元,这一数字远超印度与俄罗斯的全年贸易额,其中,仅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量就高达1650万吨。而美国同样不能置身事外,27%的核电站用浓缩铀来自俄罗斯,电动车所需的钯金也在从俄罗斯采购。
印度的反击,不仅揭开了美欧在俄罗斯能源贸易中的双标行为,也暴露了他们的伪善。表面上,欧洲高喊制裁俄罗斯,实际却依然在持续购买俄罗斯能源;美国一方面批评印度“资助敌人”,另一方面却在自己的电动车上继续使用俄罗斯钯金。
但印度显然也不满这种双重标准,毕竟欧盟和美国都在购买俄罗斯能源,而印度作为一个有着独立外交和经济利益的国家,为什么不能享有同等的待遇呢?特别是美国当初鼓励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以稳定市场,现在却又批评这一做法,显然有些不公平。
特朗普此时瞄准印度,其实不难理解。俄乌冲突爆发后,欧洲纷纷购买中东石油,导致全球能源市场剧烈震荡,而印度则通过低价购买俄罗斯石油,占据了市场空隙。至2024年,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比例已经从不到2%暴涨至35%以上,成为俄罗斯石油的第二大买家。莫迪政府通过省下的外汇补贴国内燃油,进一步稳固了民众的支持,使其支持率一直保持在68%以上。
最初,美国对印度的这一做法是默许甚至暗中推动的,因为当时欧洲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,需要印度分担俄罗斯石油供应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印度不仅没有收手,反而凭借低价俄罗斯原油炼制的成品油大举出口欧洲,赚取丰厚的利润。美国的怒火因此点燃,尤其是当印度开始用卢比结算部分与俄罗斯的贸易时,这相当于帮助俄罗斯绕过美元制裁,触动了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霸权。
特朗普对印度的威胁,实际上也是一种对普京的压力,企图通过制裁让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作出让步。但印度对此并不买账,尤其是在莫迪政府已经精确计算了几笔账后,显得更为坚定。
第一,经济账。印度被加税的商品多为纺织品、农产品等,核心竞争力强的手机、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却被特朗普“豁免”,因此这场关税战的实际冲击较小,影响不大。
第二,能源账。印度的能源结构已深度与俄罗斯捆绑,原油进口大部分来自俄罗斯,且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巨资,岂能轻易断供?俄罗斯的石油直接帮助印度压低了国内的通货膨胀,莫迪如何为美国面子放弃民生利益?
第三,军事账。印度放弃了美制F-35战机的采购,而俄罗斯的武器在印度军队中的占比逐年上升,S-400防空系统、布拉莫斯导弹等深度合作项目已经成型,任何与俄罗斯断供的举动都可能影响到印度的国防安全。
第四,政治账。印度与巴基斯坦的边境冲突刚刚过去,印度军队在冲突中的失利导致国内不满情绪上升,莫迪的支持率受到挑战。特朗普曾公开贬低印度经济,称其“死气沉沉”,这一言论激怒了印度民众。如果此时莫迪对美国屈服,油价上涨必将加剧民众的不满,莫迪的支持率也会随之下降,因此选择强硬应对,反而能收获更多的民族主义情绪支持。
从这个角度看,特朗普的威胁虽然看似凶猛,但却有许多漏洞。中国、土耳其等国家同样在购买俄罗斯的石油,为什么印度成了唯一的目标?这种“选择性执法”注定难以奏效。
更重要的是,全球能源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,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家也在争夺俄罗斯石油的份额。如果印度转向中东,反而会推高国际油价,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。至于关税武器,印度同样可以进行反制,因为它是美国医药和IT外包的关键供应商,如果双方关系破裂,美国将首先受到影响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